双减利好素质教育,但也不能忽视潜在危机

  双减出台一个多月以来,教培行业动荡不断,学科类培训机构纷纷转型、升级、更新,希望将损失降到最低,绝处逢生。学科培训凉了,素质教育培训似乎方兴未艾,但实际上素质培训类机构也同样面临着规范和调整。

  一、证照齐全是基础

  双减文件态度明确,针对那些无证办学,违规办学的培训机构将坚决查处取缔,并要求各地对已备案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按照新标准重新进行审批,审批未通过的,将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经营许可证。

  这一条虽然主要针对学科培训类,但教育部对教培行业的整顿是长期的,接下来肯定会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也进行相关整顿,取得办学许可证是培训机构长期运营下去的基本条件。

  素质教育类培训机构应该规范办学,在明确培训学校性质后,按照相关程序办理证照,合法合规地经营。

  二、三月收费是规范

  针对培训机构大量预收学费,后期卷款跑路的情况,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培训机构最多一次性收取三个月学费,不得超过这个期限。

  很多培训机构习惯了一次性预收半年、一年的学费,让账面上流水充足,从而开展更多课程开发、宣传活动,快速扩张,在某些情况下这样操作确实可以让培训机构短期内做大做强,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寅吃卯粮的行为,是“贷款”消费。如果培训机构领导者投资失败,出现亏损,那后期家长要求退费时就拿不出钱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机构出现“退费难”的原因。

  素质教育类机构一定要吸取教训,遵守规范,合理使用资金,不寅吃卯粮。而且按照三个月一个课程周期来设置对培训机构自身也有好吃,培训机构可以在一个课程周期结束后,收集学员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升级,优化服务,从而提高学员续报率。

  三、宣传受限是考验

  2020年到2021年初,培训机构的广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不管是网上冲浪还是上班逛街,不管是刷短视频还是看春晚,培训机构的广告随处可见,避无可避,甚至还闹出了一起“群演名师”的闹剧,引发全国轰动。

  这种这样的乱象,双减政策明确规定教培类广告投放将被严格限制:市属主流媒体、新媒体以及公交车站和地铁等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能刊登和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也不能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能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且不得发布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

  这样看来,教培机构想要通过大量投放广告实现短期快速获客是没有可能了,以后要想招到更多的学员,需要培训机构自身实力强,口碑好才行。

  四、市场竞争是常态

  双减之下,学科类培训受限,大量学科类培训从业人员涌入素质教育类赛道。

  相较于原本从事素质教育类培训的机构来说,K12机构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更多的人才和各种资源人脉,在管理、运营、整体化布局等方面也优于素质教育行业,另外,在对新技术、在线教育、数据信息等方面的应用K12也比素质教育行业更加熟练。

  因此K12培训机构的大量涌入,必然对素质教育行业造成冲击,最明显的就是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成倍增长,这对素质教育培训机构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素质教育类培训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争取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总而言之,素质类教育培训机构在这个时期还不能完全放松,需要踏实做事,不断自查,在遵守行业规范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服务,赢得更多优势。

  关注熊猫校管帮,每日分享教培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