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遭重击,背后原因在哪里?

  2021年,校外培训机构迎来了一枚重磅炸弹——“双减”政策,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整个行业动荡不断,无所适从。关于双减政策和教培行业的讨论非常多,不同的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今天主要想说一说为什么教培行业会遭到如此大的打击。

  1、校外培训促使教育异化

  国家统计局在“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中显示,我国小学阶段参加教育补习的学生比例达到73.8%,普通初中为65.6%。也就是说每个班级都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进行校外培训。而据数据显示,全国有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约有49万家,甚至超过了公立学校数量。

  如此庞大的校外培训机构会对正常的社会教育秩序产生不良影响,给孩子学业增加负担,让家长教育焦虑更强,经济压力更大,也会让学校老师走向校外,开始逐利,而忽视校内教育教学。这些都是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2、校外培训加剧教育不公平

  从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来看,国家教育改革已经从意识形态深入到实际行动。课程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本质上促进了国家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随着国家中国梦的发展战略,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加速了所有这些进程。但校外培训天生相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通过加强教学和技能培训,模糊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违背国家人才选拔的初衷,最终导致社会教育更加不公平,甚至导致社会阶层分化,违背了我国教育的初衷。

  校外培训机构服务应试教育的本质与国家教育改革目标相悖。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手段之一,被取缔可视为国家教育改革政策连续性和相关性的有力证明。

  3、校外培训资本入侵,脱离教育本质

  取缔校外培训机构也与校外培训机构功利教育至上的商业属性有关。为了逐利,扭曲教育的本质,只认分数,抵消学校教育的成果,培养思维僵化的考试机器。借助资本,挖掘优秀教师,导致优秀教师不断流失,不正当竞争最终导致教育资源分配更加不均和不公平。

  这种感觉在普通百姓心中会更明显,为了参加更好的培训,掏空了家底,费尽了时间,生怕落后于别人。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是在校外培训机构夸大和虚假宣传的指导下造成的。甚至有些没有原则的学校或教师参与其中,不参加培训甚至不能完全学习基础学科知识。它已超越底线,涉嫌违法违规。

  校外培训机构的商业属性直接脱离了教育的本质,破坏了学校教育,抵消了学校教育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4、校外培训应成为校内教育的补充

  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现实,但如此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被一刀切地禁止,也会造成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校外培训结束后留下的课余时间怎么分配,校外培训的教育补充作用失去后,学生想补习怎么做,学生或家长如何缓解新的焦虑等等。显然,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取缔所有。

  双减政策也没有明确说要全部取缔校外培训机构,正确解读应该是校外培训机构取缔和转型的一部分。能适应变化的校外培训机构向非学科培训和非盈利机构转变。如果转型成功,就有可能打破校园墙,与学校合作,将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引入学校,丰富学校课余时间的教育内容,以灵活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加快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这样,校外培训机构就从教育改革的绊脚石转变为教育改革的服务商和推动者,最终实现与学校教育的双赢。

  更多教培行业资讯,欢迎关注熊猫校管帮